外有中國空污跨海來襲,內有火力發電燃煤排放
台灣上空這幾年可說名副其實的烏煙瘴氣,不但家有小孩的爸媽擔心兒女酷酷嗽,街頭人人一付口罩如臨大敵,就連候選人的政治前途都跟空污綁在一塊。不過,雖然大多數人都養成了出門之前查詢空氣品質的好習慣,但很多人卻忘記了其實家裡的空氣品質有時候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全球每年有380萬人死於家庭內部空污。除了落後國家多使用動物糞便、煤炭或木柴燃燒取火,易生有毒廢氣,已開發國家也因為經常使用含有化學成分的化妝品和清潔用品,再加上建築物或家具本身釋放出來的甲醛、揮發性有機物等,都讓室內空氣惡化,危及家庭成員的健康,輕者呼吸道不適、觸發過敏反應、頭昏、頭痛;重則阻礙大腦運作,長期下來還有致癌隱憂。
英國《每日郵報》記者不久前在自宅做實驗,測量各種空污粒子一天中在屋內濃度變化,赫然發現許多平日不假思索的生活習慣和用品,背後都隱藏了空汙威脅。而實驗結果也意味著一般民眾若想降低家裡的空氣污染,恐怕真的必須從改變生活習性、慎選日常用品做起。
►早起鋪床
就算爸媽沒教,當兵也讓許多人「被」養成摺被子、鋪床的好習慣。但其實就在我們掀被子、拍床鋪的同時,懸浮微粒(PM10)也一口氣全被趕到了空氣中,四處飛揚。實測結果顯示,起床摺被過程中,室內空氣品質就跟戶外的「不良」等級差不多。因此專家特別建議民眾,早起摺被子的時候最好是打開窗戶,讓空氣流通,可以減少吸入的懸浮微粒。
►開窗透氣
一早打開門窗透透氣,固然可以增加空氣循環,但在引入新鮮空氣同時,其實也順道帶入了戶外空污,尤其是車輛排放的廢氣,如二氧化氮、二氧化硫、一氧化碳等,其中二氧化氮對肺部傷害尤其嚴重,可能引發哮喘、咳嗽、肺炎,和兒童的氣喘問題,所以在家中若要開窗,最好只打開遠離道路那一側的窗戶,如果預算足夠,也可考慮添購空氣清淨機。
►體香劑、芳香蠟燭
有些人習慣出門前噴些體香劑,或是下班回到家點根芳香蠟燭,增添溫馨的氣氛,但這些產品除了氣味宜人,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:都會製造大量懸浮微粒和細懸浮微粒,也就是所謂的PM10和PM2.5。細懸浮微粒因為粒子極細,容易攜帶有害物質深入肺部組織和血管內部,常被視為空污中的頭號殺手。有鑒於此,專家建議家中最好少點芳香蠟燭,而若是非得使用體香劑不可,不妨改用非噴霧式的產品。
►香水、定型噴霧、清潔用品
這幾樣東西看似不相干,但只要一打開瓶蓋,常會引來相同的反應──「好香啊!」為了製造「清新」、「愉悅」的感受,市售化妝品和清潔用品常會添加芳香劑,而這些成分不管是人工還是天然的,都會分解成微小粒子,也就是所謂的「揮發性有機物」(VOC)。而各種VOC中,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「甲醛」了,不只會刺激口鼻,更是公認的致癌物,因此專家建議民眾最好是選用無香味的髮膠和清潔用品,同時在噴香水的時候確保室內空氣流通。
►下廚烹調
烹調和燒烤食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跟汽車引擎內部的汽油燃燒是一樣的,都會產生廢氣和污染物。研究已證實廚房油煙對家庭主婦的健康有極大危害,而實測結果也發現家中只要一開火,屋內PM10和PM2.5指數就會瞬間飆高。要避免享受美食同時吸入有害廢氣,其實並不困難,只須增加廚房空氣對流、善用抽油煙機,必要時改變烹調習慣和方式,都能有效降低烹調帶來的室內空污問題。